Demon.Lee 2021-07-08 20:40

《说透芯片|01:从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到摩尔定律》 学习总结:

  • 芯片和半导体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名字,芯片是半导体产业的产品,半导体是芯片的原材料。
  • 晶体管的前身是电子管(真空管),其缺点是真空容器体积大,容易损坏。
  • 半导体:常温下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材料,在不同电流控制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导电或者不导电的特性,这个特征与真空电子管做电信号发大器的特性吻合。发明半导体的肖克利、巴丁、布拉顿三人,获得了 1956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  • 晶体管:用半导体材料制成,体积小,速度快,稳定性高,从而替代了电子管。
  • 集成电路:晶体管组成逻辑门(与门,非门,或门,异或门等),逻辑门组成集成电路。
  • 德州仪器工程师杰克·基比尔在 1958 年发明了锗集成电路,并获得 200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;而 Intel 的第一任 CEO 罗伯特·诺伊斯在 1959 年带领仙童半导体公司研发出了硅集成电路,从此让集成电路真正进入了商用时代。
  • 有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,半导体行业开始高速发展:不断缩小晶体管体积 --> 不断扩大集成电路规模 --> 不断构建性能更强价格更优的电子设备。
  • 由于集成电路规模越来越大,行业便改用晶圆工厂制造工艺的名称来定义发展阶段。从 1987 年到 2019 年,制造工艺从 3 微米发展到了 5 纳米。
  • 28nm、20nm、14nm、10nm、7nm、5nm 这些数字,基本都相差 0.7 倍,为什么?将这些特征尺寸看成正方形的边长,边长缩小到原来的 0.7 倍,面积就相当于缩小了一半,即 0.7x0.7=0.49。也就是说,随着工艺的革新,在单位面积内可以集成的晶体管密度可以提高一倍。
  • 上面这些工艺的数字,基本上是 2 年一更新,而这正是 Intel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戈登·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: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隔 24 个月增加一倍。
  • 超越摩尔定律:Nvidia;摩尔定律维护:台积电、苹果;摩尔定律掉队:牙膏厂。
Demon.Lee 2021-07-06 15:38

从内网到外网,需要通过路由器网关执行 NAT 转换,将内网 ip 转换为外网ip。通过这个网站 WhatIsMyIP.com,可以获取到出口的 ip 地址。

Demon.Lee 2021-07-06 08:22

吃下去的油脂不会先到肝脏进行解毒,而是直接进入心脏和血液,等油脂到达肝脏时,有害的油脂可能早已遍布全身了。所以,请远离地沟油,多在家吃饭。
肠子的小心思

Demon.Lee 2021-07-03 21:17

2021 年中盘点,数据截止至 2021/6/30:

  • 计划每天学习 2 小时计算机相关知识,应学 360+ 小时,实学 386 小时,完成目标
  • 计划每月读书 2 本(不限类目),应读 12 本,实读 16 本(含 3 本漫画),完成目标
  • 计划每月写 4 篇学习笔记,应写 24 篇,实写 13 篇,未完成目标
  • 计划每天步行 10000 步,日均实际步数 10991 步,完成目标
  • 其他,如每天吃水果、颈椎按摩等,基本完成目标
computer-learning walking reading
Demon.Lee 2021-07-02 14:40

时常告诉自己,要主动学习。
学习金字塔

Demon.Lee 2021-06-22 23:16

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敢说:“我是看着 C++ 长大的”,同时又能说出:“C++,我知道的也不多”。自信与谦卑,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大师境界吧。
unix传奇-c++

Demon.Lee 2021-06-18 16:03

目前正处于 知道自己不知道 的阶段,看到网上各种吵架,一笑而过。为今之计,唯有持续学习,系统思考,再辅以大量实践和总结,才有可能让自己开悟。
愚昧之巅
邓宁-克鲁格心理效应

Demon.Lee 2021-06-16 22:18

最近看到多位大佬推荐 DeepL ,所以我在 PC 和手机上都进行了安装。偶尔用它翻译一些句子,感觉还不错,继续试用。
UNIX传奇:历史与回忆--译者序

Demon.Lee 2021-06-15 11:10

郑晔老师在微信公众号上推荐的《自学计算机科学》,可以作为我们自建知识体系的一个指引,另外就是耗子叔的专栏《左耳听风》
我现在的想法是:应用层的知识要学,因为工作需要,比如 JavaSpring 体系等,但重点还要放在操作系统、算法与数据结构、网络、编译原理等基础学科上,否则一切真的是空中楼阁。
最近我在弄云原生,学习容器、kuberneteskubesphere 等新的体系,随着内容越来越多,理解起来越来越难,比如容器中的网络知识,基本上看不懂。这一刻,我终于明白了耗子叔在专栏中传达的那个思想:基本功不扎实,新知识新框架会越学越吃力,最终还是会被那些把大量时间放在基础知识上而暂时落后的小伙伴。
这个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可能需要 5-10 年,甚至更久。这就是所谓的终身学习吧,路漫漫,不止不休。

Demon.Lee 2021-06-14 23:45

2021年端午节三天假期:

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娃身上。孩子现在抵抗力还不够,容易感冒发烧,最近几天都在医院陪他吊水(每天2-3个小时)。
遗憾的是,容器技术的学习笔记没有完成,下周不能再拖了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