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mon.Lee 2021-08-16 14:16

之前搭建虚拟机玩,我都是通过 VirtualBox 进入,直接打开里面的 terminal 进行操作,一直没有感觉有什么问题。

有一天,同事说为啥要通过界面进去操作,不是可以 ssh 远程登录吗,那一刻,我傻了。

为啥这么久,我都要通过这种多此一举的方式?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么。

所以啊,人要学习,要沟通,否则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,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无知。
Linux VM

Demon.Lee 2021-08-14 14:39

历史和我们想象的样子总有些许出入,但我反而更容易被感动,因为真实:他们也是普通人。

随着时间的流逝,那些许的出入并没有阻碍他们在我们后来者心中的地位,他们依然是勇士,依然在给我们带来勇气和感动。
牛顿传
牛顿传

Demon.Lee 2021-08-13 12:19

阮一峰老师今天一期的《科技爱好者周刊(第 171 期)》 贴了一个 “乔布斯在京都” 的译文,非常喜欢,推荐阅读。

另外,有两句话也记录下来,激励自己多思考:

  • All good things must come to an end.
  • 一个人的思想就像是一座冰山,自己能意识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,其他大部分都埋在脑海深处,只有通过思考和写作,才能把它们发掘出来。
日本龙安寺 All good things
Demon.Lee 2021-08-11 20:00

今日反思

开发环境 MySQL 数据库不能用,同事们一直在讨论如何如何处理这件事,我听得有点着急,随口说了一句:“说这么长时间,早就搭一个起来了。”

说完,我就后悔了。说这样的话,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,我感觉他们心里可能在说:“就你能,就你牛!”

记录在此,告诫自己谨言慎行。

Demon.Lee 2021-08-11 09:03

截止到 2021 年 8 月 11 日 0 点,博客上的文章数量超过了 20 篇,用写作的方式来梳理自己所学知识,这个习惯算是基本养成了。

有了 20 篇,我相信就会有 50 篇,100 篇。我现在觉得这件事半途而废的可能性会比较低了,坚持下去是可行的,哪怕现在的输出频率还不稳定。

其实,早就听各种前辈劝我们去写,去梳理,每次听后,我也觉得确实应该要写,要去梳理。然后呢,没有然后。很多时候都是三分钟热情,从来没有真正执行下去过。所以说,说是一回事,听是一回事,以为自己理解了,其实呢?只要没有真正去做,一切都是零,也就谈不上真正理解。

仔细想想,我们每天看的公众号文章,尤其是那些定期高质量输出的作者们,谁才是最大的收益者?是读者么,我觉得反而是作者。因为要输出,所以要有输入:他们必须不断的学习,不断的查阅各种资料,对比各种数据,然后将其重新整理出来。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知识学习的完整闭环。

如果你觉得公众号的文章不咋地,我也能写,那你就去试着写写,坚持写一个月试试?坚持半年试试?坚持三年试试?

我们总是听到各种道理,然后连忙点头说:“对对对,就应该这样。” 但结果呢?依然过不好这一生。

Demon.Lee 2021-08-10 06:56

读自己的书,让别人互骂去吧,让他们互相抱怨去吧。
complaints

Demon.Lee 2021-08-09 19:02

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》

早上停车的十几分钟,对自己缺乏洞见与观察力的反思。

最近换了一个工作地点,上周都是骑自行车上班,今天有事改成开车了。停车那一块有 A,B,C 三个口,只有 B 是最佳选择,但我不知道。我先选了 C,进去之后,不得不倒车出来,然后又选择了A,再倒回来。那一刻,我有些浮躁了,运气太差了吧。可转念一想,我已经来过这里好几回了,而且还坐过其他同事的车,为什么我从来没有主动去观察一下停车的路径,为什么不花 10 秒钟记录一下?

很多时候,总是事到临头才发现为时已晚,这就是没有提前规划与主动思考的后果。

在日常学习与工作过程中,遇到一些东西,是否可以考虑一下,我将来会用到吗?如果会,我是不是要用笔记录一下或专门花时间去学习一下?

Demon.Lee 2021-08-07 16:14

计算机网络类型傻傻分不清,简单梳理一下:

  • Nano:纳米网络,由一组几百纳米至几微米级的纳米机器连接而成的网络,主要应用在生物医学、环境研究、军事技术等领域。
  • BAN(Body Area Network):体域网,由可穿戴或可嵌入设备组成的网络,主要应用在医疗、保健、消费类电子等多个领域。
  • PAN(Personal Area Network):个人局域网,指个人范围(随身携带或数米之内)的计算设备(如计算机、电话、PDA、数字相机等)组成的通信网络。
  • LAN(Local Area Network):局域网,是指连接住宅、学校、实验室、大学校园或办公大楼等有限区域内计算机的计算机网络。
    • WLAN(Wireless LAN):无线局域网,不使用任何导线或传输电缆连接的局域网,而使用无线电波或电场与磁场作为数据传送的介质,传送距离一般只有几十米。我们经常使用的WIFI就是最常见的例子。
    • VLAN(Virtual LAN):虚拟局域网,一种构建局域网内网络交换的技术,通过逻辑分组,将同一个大局域网内多个设备再细分为多个逻辑上的虚拟局域网,从而降低数据交换时,因无用分组过多导致拥塞的问题。
  • SAN(Storage Area Network):存储局域网,一种连接外接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的架构。
  • CAN(Campus Area Network):园区网络,是一个在有限的地理区域相互连接的局域网组成的网络,如大学校园。
  • Backbone Network:骨干网(又称核心网:Core Network, CN),将各个网络相互连接起来,使得不同的局域网或子网可以进行信息交换。
  • MAN(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):城域网,是介于LAN和WAN之间能传输语音与资料的公用网络,将局域网的范围扩大到一个城市或都会区。
  • WAN(Wide Area Network):广域网,是连接不同地区局域网或城域网计算机通信的远程网。
  • RAN(Radio Access Network):无线电接入网,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部分,它是无线电接入技术的实现。
  • VPN(Virtual Private Network):虚拟私有网络,常用于大中型企业、团体间私人的一种网络。
  • IPN(Inter Planetary Internet):星际互联网络,是美国在外太空创建信息网络的长期构想。
计算机网络类型
Demon.Lee 2021-08-04 12:04

中国最可靠的 Go 模块代理:Goproxy.cn,必须给七牛云点个赞,许式伟老师也是我的偶像。

Demon.Lee 2021-07-31 01:00

《极简人类史》

读这类书对于我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有什么直接的帮助吗?好像没有。

那还要读类似这样的书吗?要读。

为什么?因为只要书中哪怕只有 1% 的内容引起了我对学习或工作的思考,我觉得就值了。

作者把世界史划分成了三个主要时代:采集狩猎时代、农耕时代和近现代。为什么要这么划分,根据什么依据来的?我在读书的过程中竟然没有去思考过这些问题,这就是缺乏思考的表现:等着别人来灌输。

读到最后,我才了解到,作者是以技术的根本变革为基础构建框架的,基础技术决定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,包括生活水平、人口增长、两性关系、政治结构、关于宇宙的想法、社会、神明甚至历史变化的节奏和本质。

正当我心理默念着:“原来如此”的时候,附录 B 的一段话又给了我当头一棒:“历史的发展天衣无缝,浑然天成,很少会自然而然地中断,因此尝试将整个人类历史按照时间顺序整齐地断代一定是人为的。历史分期总会违背复杂的历史事实,即便是最严谨的断代也不免会扭曲历史。”

对啊,任何对历史的划分基本都是一种以偏概全,不能照顾到所有的细节,作者讲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理。所以,对待同一件事,从不同的角度出发,会得到各种不同的结论。

学习要多思考,更要深度思考。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,路漫漫,继续修炼大脑,修炼思维。
A Short History of Humanity
世界史三大时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