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》中,老爷子引用了美国作家弗格森(Marilyn Ferguson)的一段话:“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,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,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,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。” 今天读到《人间值得》中的一小章节:“不强求改变别人,不如把心力放在‘自己如何才能快乐生活’”,老太太也提到了这个问题,她还举了自己丈夫的例子,很真实。
是啊,我们一直想着去改变身边的人(孩子未成年除外),从而导致无尽的痛苦,心很累。如果换了一个角度,不去改变他人,而是改变自己,顿时轻松了很多,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。如果能影响最好,不能影响,总比无休止的埋怨,不满等要好很多。
老太太针对亲朋好友的关系,还提到:“‘情’这个东西看起来是一件好事,但从另一方面来说,它会让你对别人产生期待、执着,让你在关系中变得‘自私’。”
本月读书任务(两本)掐点完成🤣。这个月的第二本是《绝非偶然》,非常励志,推荐。
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际遇,有的是学霸,有的是职场达人,有的是和我们一样的路人甲。但相同的是,他们都有着一颗不甘于平庸的心,靠着非凡的毅力,跟自己死磕,再苦再累也不退步。
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在北京养二胎的奶爸,被经济压力硬生生的逼到了墙角。我唯一的感受就是真实,他能逼出自己的潜力,我觉得我们也可以。
所以的前辈都在告诉我们如何成长:读书,思考,输出。尤其是输出,写作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,用写作反过来逼着自己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多的输入。
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。
成长没有偶然,唯有坚持,才有必然。
之前发微博说,大厂就是有钱有资源,比如有道云笔记的客户端推倒重来,现在叫有道云笔记Beta版。
一开始不好用,但是迭代速度好快,基本上做到了周更,现在用起来,稳定多了。突然很佩服这帮人,当然,我个人猜测部分原因是服务端改造不大。
从迭代速度上反问自己,不说日更,我们能做到周更自己(按周更新自己,迭代自己,刷新自己)吗?
1、流水不腐,户枢(shū)不蠹(dù)。
2、看到二爷说自己曾经读书时也有不求甚解的问题,顿时找到了共鸣。我在学习技术相关内容时,有时候遇到很多名词不知道什么意思,为了图快,就跳过,然后告诉自己,读完再查。可是呢,大多数情况下都是:没有然后。最近一段时间,我在刻意纠正这个缺点,遇到不懂的词查一下,大致能了解是什么,有什么作用等。当然,有些复杂的内容,比如作者引用了一个xxx算法,不是查一下就能懂的,需要找个时间静下来慢慢分析。
很多理论知识都运用在现实场景中,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,比如 110、119 这类紧急报警电话就用到了 IP 任播机制。
很早之前总分不清“猫”和路由器的区别,后来才慢慢了解。
看《了不起的程序员2021》 在 8 月 22 日的日历上提到了二者,所以将其简单总结一下:
中国也有《灰姑娘》,中国也有《皇帝的新装》,中国也有童话。累了的时候,翻一翻挺能解压的,等娃再大一点可以考虑读给他们听。不过有些故事的结尾感觉太仓促了,也许是故意给人更多遐想的空间?
感觉这个月的读书任务快完不成了,所以先来一本薄的[坏笑]。
“我们被放在这如戏院的世界上,每桩事件的起源和缘由却被完全隐瞒,不让我们知道,我们既没有足够的智慧预见未来,也无法防止那些使我们不断受伤害的不幸事件发生。我们被悬挂在永恒的疑惧之中,在生与死之间,在健康与疾病之间,在富裕与贫穷之间。而我们只能任由那神秘又无法探知的力量摆布,那神秘的力量通常无法预期,并且总是不可信赖,于是那无法探知的力量就成了我们的希望与恐惧之根源。因忧虑变故的发生,我们长时期处于警觉情绪之中,并且同时使用相同的幻想,去塑造这力量的形象,从而使我们的情绪放松,完全接受这个形象主宰。”
Who am I ?
Where did I come from ?
Where do I go to find out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