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和菜头老师的这篇《纸质书赢了》,了解到手机等智能设备看书会降低人的理解力,有点吃惊。目前判断可能是因为蓝光影响的,不过测试的人数不多,但给出了建议:深呼吸。
深呼吸有助于降压,提高理解能力。嗯,时常提醒自己:有意识地深呼吸。
另外,在留言区看到一句话,感觉很暖:看见别人在看你喜欢的书,是书在向你推荐这个人。
不疯魔,不成活。
优秀的人都是把自己往死里逼,绝不轻易放过自己。
如果你做不到,又对现在的生活不满,那你没资格抱怨。
看完就忘了,但你要是总结一下,哪怕是简单的总结,就能记住不少。
输出真重要,怎么强调都不为过。
1、OSI 参考模型,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记不住或记错了。
2、静态配置晋升到动态配置,配置要服务化,特别是现在的分布式系统中,总结的真好。
刚性 vs 柔性
今天有一个小需求,将一个 json 字符串解析出来,并写入到 excel 文件中。
一开始纠结用 java 写,还是 go ?想用 go,但又怕时间太长,划不来。
最终克服恐惧,选了 go,一个小时过去,写完,运行,只有一个小 bug,然后就拿到结果了,惊喜。
作为一个还没入门的 gopher,嗯,有一点点成就感。
「雄狮少年」
2021 豆瓣国语电影最高分,我看完之后,认同。只是此刻有些后悔,当初如果去电影院看就好了,而且粤语听起来也很棒。
我们现在是阿猫阿狗,我们现在是一只弱鸡,一条咸鱼,都没有关系,但我们心中得有一个信念:做头雄狮。
我们天天过着温水煮青蛙的生活,时间长了可能就会忘记当初的梦想,不如在墙上贴上几句话,提醒自己:我也想做头雄狮啊。
「The Pragmatic Programmer: From Journeyman to Master」
1、一个死掉的程序,通常比一个瘫痪的程序,造成的损害要小的多。
2、海森堡 Bug —— 调试本身改变了被调试的系统的行为。
3、不管我们使用什么类型的资源——事务、网络连接、内存、文件、线程、窗口,基本的模式都是适用的:分配资源的人应该负责释放它,谁分配谁释放。
4、与其预测将来,不如打磨现有的设计,让现在的方案、代码等都具备可逆性,可被替换。
「 In Unix, everything is a file. 」
早就听说过这句话,但最近看到刘超老师的这段讲解,才开始有点感觉。
这才是真正的大师设计吧,简单优雅,艺术啊。
Who am I ?
Where did I come from ?
Where do I go to find out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