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自己理解一个事物”和“把你的理解表述成文,去引导其他人也能够理解它”,是完全不同难度的事情。
大佬们天天都在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如何高效地学习,可我们还是不执行,不落地,那么再牛的老师也教不会我们吧。
《老人与海》
如果攻克一个难题,连续 84 天没有进展,我们是否还有坚持下去的耐心和信心,是否还能继续把冷板凳坐下去?
如果上帝告诉了我们解题思路,但需要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才能解出来,我们又能否坚持下来?
很多细节的描写,我其实不明白这些文字背后的含义,当看了前面的“译本序”才理解大师的良苦用心。所以,当看完全文时,我回过头又读了一遍“译本序”。
另外,我发现自己读书有一个不足之处,就是读的挺慢的,不到 6 万字的薄书,读了 5 个多小时。这也是值得反思的,继续多读,多训练。
《程序员的财富课》· Chapter 09 | 个人发展之期权股权
《程序员的财富课》· Chapter 08 | 个人发展之职业方向
简结:
看到老师的提醒:
在职业生涯的前 5 到 10 年,作为一个初级玩家,你需要做的是踏踏实实地积累自己的技术财富,之后才能在坚实的根基上有更高的、更加理想化的追求。否则,这就不是高端玩家丰富职场体验,而是初级玩家的搏命之旅了。
我瑟瑟发抖,我错过了黄金的十年,只能说每个人的心智成长都有一个过程。后悔也于事无补,日拱一卒,努力吧!
1、中断是 CPU 为了响应硬件设备而设计的一种机制,当某个输入输出设备发生了一件需要 CPU 处理的事情时,就会触发一个中断(从物理角度来看,中断请求是由外部硬件设备产生的一种电信号,外部设备首先将这种电信号发给中断控制器,接着中断控制器将此电信号发送给CPU。CPU检查到该中断信号后再通知内核,然后由内核完成后续的一些列处理工作)。
2、CPU 收到中断信号后,会暂时挂起正在执行的任务,切换到操作系统中的中断处理程序执行(中断处理程序执行结束后,CPU 会继续原来的任务)。中断的本质是异步处理(不需要去轮询),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。
3、但除了硬中断,CPU 还提供指令层级的软中断,比如在 Linux 32 位操作系统上的系统调用就会触发软中断。软中断其实是一条指令 int <中断号>,比如 Linux 下的系统调用为 int 0x80。执行这条指令就会从用户态陷入到内核态,系统调用的代码会将用户态的参数复制到内核态的数据结构中,并通过中断号在系统调用表中找到对应的执行程序。
4、中断响应程序在响应中断时,会临时关闭中断响应,如果某个中断事件执行时间过长,就可能会导致后续的中断事件丢失。为此,Linux 将中断分成上下两部分。
5、进程使用的是虚拟内存空间,并且每个进程都一样,如果把 0~4G 的内存划成两段:0~3G 用户进程使用,3G~4G 内核使用,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(进程和内核)在同一个虚拟地址空间(0~4G)之中,即操作系统内核是所有进程共享的。既然共享,并且地址统一,所以在所有进程中拥有相同的地址。
《程序员的财富课》· Chapter 07 | 个人发展之职业方向
《程序员的财富课》· Chapter 06 | 摆正心态,不当韭菜
《程序员的财富课》· Chapter 05 | 支点投资法
如果只关注当下(近体空间),埋头干活,可能会固步自封,不思进取;如果只关注未来(远体空间),天天幻想,可能因欲求不满,走向毁灭。
但好的人际关系(同理心),需要关注当下,关注现实;而创新创造则需要关注未来,看透事物的表层,从更高的抽象层面理解和分析这个世界。
所以,我们需要多巴胺的欲望,需要多巴胺的控制,更需要当下分子的理解,少了谁我们都不会幸福。
立足当下,才能创造未来。
《程序员的财富课》· Chapter 04 | 经典资产配置组合
Who am I ?
Where did I come from ?
Where do I go to find out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