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 helm 太慢?
用华为云:
version=v3.11.2
curl -LO https://repo.huaweicloud.com/helm/${version}/helm-${version}-linux-amd64.tar.gz
tar -zxvf helm-${version}-linux-amd64.tar.gz
mv linux-amd64/helm /usr/local/bin/helm
想得多做得少,最大的落差就是王小波说的:人的一切痛苦,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。
面对过去要理性,面对未来要感性。
不沉溺于过去的成绩,也不执拗于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;
对未来抱有期待和幻想,对新领域抱有好奇感,现在这个新领域是什么?
AIGC。
面对革命性的东西,除了拥抱,也没其他法子。要躬身入局当生产者,不要袖手旁观只当一个看客。
之前在 macOS m1 chip 上安装 CentOS 一直不行,试了 CentOS 7,CentOS 8,都以失败告终。
上周末试了一下 CentOS Stream 9,一下就安装成功了,赞呀。
有了 CentOS 加持,结合之前安装的 Ubuntu,在 macOS Arm64 架构下玩 Linux 基本上没有缺憾了。
未来的机器人的一天
我们的机器人首先需要一个类似于网址站的服务。请注意,不是我们需要,而是我们常用的机器人需要,他需要一个列表,帮助他找到他的好朋友们,如果遇到天气问题找谁,遇到数学问题找谁,遇到任何他不会解决的问题找谁,然后就可以自动的找到那些人。
所以,未来我们不再像现在这样,与一个个 App 打交道,而是与一个个 Robot 打交道。每个 App 都变成了 Robot,Robot 之间可以自己沟通协调,我下发一个任务,Ta 们把沟通后的最佳方案发给我。我不再需要在 App 里一步步下单买一个东西,而只是说一句话。
随着 Robot 的数量不断膨胀,相同的 Robot 需要被归类,被评分,不然三教九流的 Robot 那么多,怎么管理?于是新的搜索引擎出现了。
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,Robot 们之间交朋友也一样。为了给主人最佳的解决方案,最好的体验,Robot 需要找到能力强(响应快,数据靠谱准确,风险小……)的朋友们,然后把 Ta 们的建议汇总,过滤,分析,整理好后再上交。
怎么样,厉害不,可怕不?
怎么办?学起来。了解 Ta,熟悉 Ta,用好 Ta。
延伸阅读:南瓜博士《带上插件后的 ChatGPT 更惊艳!机器人和机器人对话的世界真的来了》
Install Zsh and Oh-my-zsh on CentOS 7/8:
yum install zsh -y
chsh -s /bin/zsh root
echo $SHELL
yum install wget git -y
wget https://github.com/robbyrussell/oh-my-zsh/raw/master/tools/install.sh -O - | zsh/bin/cp ~/.oh-my-zsh/templates/zshrc.zsh-template ~/.zshrc
source ~/.zshrc
CentOS 8 may not have chsh
command, use dnf
install it:
dnf install util-linux-user
“不去着力改变别人,是一种体面的生活。”
说的真好。家人也好,朋友也好,同事也罢,都适用。
我一直想着团队里能有一种氛围,读书,思考,运动,并将其变成日常的一部分。部分人已经做到了一些,但还是没能形成一种文化。
我不喜欢的是,一旦做这些事情,就被人说成卷。这怎么能是卷呢?连计算机基础都没掌握,各种亚健康状态。
挺难的,我能做点什么?
再多分享一些有意思的东西,多发一些思考和总结,而不是情绪,状态和事件。
强扭的瓜不甜,我们终究还是要去寻找同类。但这个同类,可能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变得不同。朋友变陌生人,陌生人变朋友,如此往复。
在使用云计算的时代,每一份性能提升,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本消减;每一点工作效率的提升,都能为你争取到更多休闲时光;每一份错误的减少,都可以尽快熄灭深夜的灯光。何乐而不为呢?
说的真好,是该用 JDK 17 了。
KubeSphere 网关的大致逻辑,可以参考官方博客,简单梳理如下:
1、helm operator 集成在 ks-controller-manager 服务中;
2、crds 中集成了 Nginx,Gateway 等自定义资源;
3、启动网关时,会新增 Gateway,Nginx 等 crd 资源,可以通过 kubectl get gateways -n xxx
或 kubectl get nginxes -n xxx
进行查看;
4、除了新增 crd 资源,还会启动 ingress-crontoller 等,具体可以通过 kubectl get gateways/xxx -n kubesphere-controls-system -o yaml
和 kubectl get nginxes xxx -n kubesphere-controls-system -o yaml
进行查看;
5、如果使用 NodePort 方式暴露服务,则端口是随机的,但可以通过修改 nginxes crd 资源来指定端口;
6、当然,云上的环境一般都是通过 LoadBalancer 来暴露服务,这需要依赖云厂商提供的负载均衡器。
参考:https://github.com/kubesphere/kubesphere/blob/release-3.3/config/watches.yaml
kubernetes 自定义域名解析的两种方案:
1、官方推荐 HostAliases,哪个 pod 需要就配哪个,比较灵活,但无法做到全局。
2、使用 CoreDNS 的 hosts plugins,可以实现全局配置,如果不生效,可以参考这篇文章。附图是配置 coredns 和 nodelocaldns 两个 ConfigMap 的示例,自定义域名为 gateway.centercar.izkml.com
。
Who am I ?
Where did I come from ?
Where do I go to find out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