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caling out = adding more components in parallel to spread out a load.
Scaling up = making a component bigger or faster so that it can handle more load.
scale up:将单个组件或服务的性能拉满,即提升纵向能力。
scale out:单个组件的性能已经达到瓶颈,无法再提升,此时需要通过横向扩展增加能力,即启动多个组件或服务来分流,应对更多流量。一般情况下,横向扩展还需要增加一个 Proxy 来对外提供统一入口。
“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”,据说这是卡莱尔说过的。可是,书中不仅横卧着过去的灵魂,也隐藏着未来的灵魂;不仅横卧着作者的灵魂,也隐藏着读者的灵魂。
今天偶然发现得到 web 版也更新了,https://dedao.cn ,又是一个 New World 等我们去发掘。
我在 web 端看计算机专业书籍多一些,很多代码啥的,只有在大屏上才能有比较好的体验。当我一个人躺在床上时,看其他各类书籍,用 iPad mini 多一些,毕竟终端的流畅度要好很多。而当我陪娃一起读书或他在玩时,我会选择得到电子书阅读器,这样他会知道我没有在玩。因为他看动画用的设备不是手机,就是 iPad 。
每一种都有不同的体验,不能说哪一款最好,只是它们的场景不同。比如,你不想被打扰或分心,那么电子阅读器会更好。如果你的自控力比较好,我更推荐 iPad mini,不大不小,刚刚好。
这个世界不只有黑白,也不只有对错,正如万维钢老师在《和这个世界讲讲道理》中说的:我们不要做刺猬,要做一只狐狸。
看到 Fenng 老师今天的公众号文章《豆瓣是中国互联网的骄傲》才知道豆瓣被罚了,简单看了留言,事情的起因也能猜到个大概。
自从 8 月份把微博国际版卸载后,我已不再看热搜,所以谁结婚,谁离婚,谁出轨了,谁生娃了,我是真的不知道,因为我已经不想知道了。大部分人分不清事实和观点,观点可以被讨论或质疑,但非要分个对错就没意思了,而且很容易被扣帽子,贴标签。有微博,知乎,百度贴吧还不够大家宣泄的吗?
我每天至少会逛一两次豆瓣,为啥?因为我是一个普通的文艺青年[微笑]。
响应 Fenng 老师号召,在能力范围内支持一下豆瓣。
看到 Fenng 老师在豆瓣上的评论,说《品川猴的告白》他读了两遍,所以我读的时候特地留意了一下。“极致的爱恋背后,是极致的孤独”,我是认同的。
除了这一篇,像《狂欢节》,《和披头士一起》等都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,尤其是作者对古典音乐的分析,让人叹服。也许文学和音乐不分家吧,只是使用了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。鲍勃·迪伦是音乐家,同样拿了诺贝尔文学奖。
很多内容,我其实没有看懂,似幻非幻,似真非真,作者想表达什么呢?也许如他自己所言,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主题。
书中提到那么多曲子,我特地去网易云音乐搜索了一番,果然,还真有人制作了歌单。有时候,网络确实把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,让人很容易就能找到“知音”。
我想我会把这些曲子都听一听,也许谈不上喜不喜欢,也许有惊喜。
看着这幅图,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,回想工作这十年,好像都是在“重新开始”。每一个行业,技术没有精通,业务也没完全搞懂,就像走在迷宫之中,看似很用力地向前迈进,其实一直在原地打转。是时候好好花点时间规划一下未来了:
用新 MBP 全屏看得到电子书,别有一番体验,再加上李健的背景音乐,人间值得。
村上春树的文字,哎,这辈子估计都写不出来:
“这不过是两件我细碎的人生中发生的微不足道的小事。如今看来,只是两段走了点弯路的插曲。就算它们不曾发生,我的人生大概还是和现在一样,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。但关于它们的回忆有时也许会走过漫漫长路,来到我身边,然后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,撼动我的心。就像晚秋的夜风一般,卷起森林中的树叶,吹倒芒草丛生的荒原,有力地叩响家家户户的大门。”
哈哈哈。。。
看到娃舅舅发了一张收拾后的卧室房间照片,突然想到这种无人打扰的空间,现在的我估计是很难再拥有了。
多少年后,再看这张照片,我想他自己也会怀念那些年一人独处的时光吧。
这样的空间,特别适合用来做一些事,那些需要潜下心来做的事,那些需要和时间做朋友的事。
极客时间的 web 版越来越趋近完美了。都完美了,我还有什么无理的要求吗?
想了想,还真想到一条:可以看这节课的目录大纲(个人觉得显示到第二级就够了)。
就像读书,先大致浏览一遍目录,了解一下作者的思路。学习之前,学习中,学习之后,都回头瞧一瞧大纲,可以加深理解,还能帮助回想。咦,前面我刚学了啥来着?
实现方式我都帮忙想好了,直接把 InfoQ 的搬过来[坏笑]。
Who am I ?
Where did I come from ?
Where do I go to find out ?